close

2017.10.16


在紐約的這段時間,造訪了許多咖啡店,對我和Kim來說,幾乎可以算是景點的一種。


  


我心中第一名的咖啡香,座落在Greenwich Village 30 west 8th 處的Stumptown coffee roasters ,初嚐Stumptown的選擇是brown sugar latte,唯一的原因只是「季節限定」這幾個字,然而Stumptown 之所以吸引我,在於他espresso 與牛奶的完美結合,咖啡味本身並不是特別突出,但該表現的堅果味、巧克力感卻依然表露無疑,再加上牛奶的滑順,兩者相輔相成,這一杯確實讓我印象非常深刻,於是又有了二訪。

二訪的這次,本來是想會一會他們的手沖咖啡,通常手沖咖啡的標題應該是drip coffee(至少我確定在blue bottle 是看到這個標題沒錯),但我點了drip coffee上來的卻是濾泡咖啡(美式咖啡機煮出來的),於是就將錯就錯的喝了比較不習慣的濾泡,但他並沒有讓我失望,甚至意外的蠻讓我驚艷的,這就是Stumptown 厲害的地方,Stumptown手沖咖啡的標題是pour over coffee ,後來認真的去理解了一下,確實比較多人用pour over coffee 去形容手沖咖啡。

幾個月後因為工作關係,開始拜讀鼎鼎大名的咖啡精品學,才發現原來這家Stumptown 的創辦人Duane,是引起第三波咖啡浪潮重要的推手之一,其中最熱賣的就是他們的義式濃縮專用豆-Hair Bender ,可惜我太晚才開始深入研了解,竟然沒點來喝看看,真的是遺憾之一。


  


第二名是Boxkite,位在72街上,座位只有個位數,除了咖啡好喝外,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有他的音樂,以前到咖啡店做事的時候,為求自己的一方寧靜與專注,總是喜歡戴上耳機,選擇自己想聽的內容,後來開始更認真的去感受每家咖啡店所營造的氛圍後,就鮮少戴上耳機隔絕環境中的一切了,音樂也能顯示一間咖啡店的氣質和品味(就不提在某間小有名氣的咖啡店聽了一下午的動漫主題曲了......),Boxkite播的音樂讓我很享受,甚至能讓我記到現在,表示真的很對我的耳朵。

那天下著雨,來客量雖然也稱不上絡繹不絕,但感受的出來,走進這裡的每個客人,都是忠實的支持者。Kim暫時和我分開,我一個人在這裡坐了一陣子,第一次覺得,一間好的咖啡店,不一定要空間很大、裝潢的很漂亮,只要有座位、有插座,咖啡好喝,然後音樂也要好聽,其實也就夠了。


  


La Colombe Coffee的分店很多間,名氣算是大,不過並不是我的第三名,Cafe Grumpy 才是。

Cafe Grumpy 離Times square 不遠,在7th Ave和w 39th St交接處,他所設計的Logo讓人很難忽略他,是一顆有著生氣表情的咖啡豆,非常生動可愛,除了Logo可愛之外咖啡也是很精彩的,那時我還沒有對手沖咖啡特別著迷,幾乎都是喝拿鐵,這樣同樣商品做比較,應該是很公平的吧。中午時間,這裡座無虛席,人潮也是絡繹不絕。到了美國後才知道,美國人和我們很不一樣,他們對於午餐是選擇輕食偏多,甚至只吃一盤沙拉或一杯果汁就當成一餐了,這對我們華人來說還真不適應!也因為這個緣故,中午對咖啡店來說算是尖峰時間,大家會在這裡點一杯咖啡再加份麵包或三明治當午餐,而台灣人會選擇去買咖啡的時間大多是早上、中午飯後或下午三點,算是一項有趣的觀察。


  


鼎鼎大名的Blue bottle ,表現其實並不差,在美國,一杯12oz的拿鐵大約是4-5元不等,包含星巴克也是,這時候一杯咖啡的品質就很競爭了,當然位置和名氣也是,關於Blue bottle 我會這樣介紹:想喝又剛好會路過,那會是一個好的選擇,但不到特地去喝的地步,Blue bottle 的拿鐵確實是在平均值之上,但也因為我喝到太多我覺得比他更優秀的拿鐵了,再加上他那驚人的名氣,不免容易產生過譽的疑慮,不過他的拿鐵,確實好喝。

/

從紐約回來後,對咖啡又更挑了。

甚至會影響我將來選擇旅行地點的因素之一,一座城市裡所擁有的咖啡館,太重要了。

/

#印象派旅行手札 #美國 #紐約 

#SketchesofMyImpressionistJourney #USA #newyorkcity 

#25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大肚子旅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